为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对中医历史传承与文化底蕴的理解,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衔接,在校中医药文献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于6月27日至29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何以中医”暑期科考项目。20余名书院师生踏上江苏中医药文化寻根之旅,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学术交流与基地共建等多种形式,深度探访孟河、澄江等代表性中医流派,在沉浸式学习中体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书院特邀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院研究员陈仁寿教授担任本次暑期科考的总策划,从顶层设计、实施路径、文化支撑等方面为项目提供专业指导。
行前充电:理论奠基,厘清脉络
6月27日,项目正式启动。陈仁寿教授作题为《以江苏为例谈地方中医药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陈教授从江苏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切入,系统梳理了江苏中医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分类及其鲜明特色,重点解读了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享誉全国的流派精髓。这场内容详实的“行前课”,为同学们后续的实地考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探访孟河:古今对话,感悟传承
6月28日,科考团队首站抵达常州。在常州市中医院,师生们参观了该院先进的“孟河医派人用经验研究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及综合医学实验楼。实验室负责人的讲解,生动展现了现代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中医经验的挖掘、研究与临床转化,让同学们感受到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融合。

随后,团队走进孟河医派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文献和历史资料,无声地诉说着孟河医派源远流长的历史、卓越的学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饶有兴致地体验了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直观感受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中医辩证施治方面的前沿应用,惊叹于科技赋能下古老流派焕发出的创新活力。孟河医派代表性传承人申春悌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孟河医派的学术传承与发展》专题讲座。申教授从学术思想精髓、临床实践特色、教育传承模式、文化传播路径等多个维度,深刻阐释了孟河医派的当代价值与生命力,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互动热烈。



在前期沟通的基础上,书院与常州市中医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此举将进一步深化校院协同育人机制,为书院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下午,师生们怀着敬仰之情,实地探访了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的故居、。在古朴的青砖黛瓦间,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切身感受到一代名医大家的济世情怀与严谨治学精神。

溯源澄江:致敬先贤,体悟发展
6月29日,团队转赴江阴市,考察澄江医派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在现代化的江阴市中医院新院区,师生们齐聚淡安广场,集体诵读近代中医名家承淡安先生的经典语录,以简朴而庄重的仪式致敬先贤智慧。同时,书院与江阴市中医院也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未来双方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架设了桥梁。

江阴市中医院副院长花海兵为师生们作了《县域中医传承与临床转化》的专题报告。报告聚焦基层中医医院在传承经典、服务百姓、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转化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让同学们看到了中医药在基层的生命力与创新活力。

师生们还相继参观了江阴市中医药学会、曹颖甫故居及江阴中医史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陈,大家深入了解了澄江医派代表人物如曹颖甫、柳宝诒等名医的杰出学术贡献,深刻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学术氛围与人文情怀,对江阴地区中医药文化的源流、发展与传承脉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融合升华:文化铸魂,使命在肩
活动尾声,师生们走进天华国防教育馆,将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与爱国主义、国防安全教育相结合,思考中医药发展与家国情怀、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了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

结语
本次“何以中医”暑期科考项目,是一次沉浸式、行走式的学习之旅。师生们从古籍文献到前沿实验室,从名医故居到现代临床一线,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理解了江苏中医流派辉煌的历史贡献及其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书院学子的通识素养和专业认知,更引导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到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使命,激励他们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的历史责任,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下一步,书院将持续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衔接的创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根基。